课件编号19517152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43928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单元,官员,选拔,管理,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学习目标 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朝代 选官制度 考核制度 监察制度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 明 清 自主复习 (一)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代至清 选官制 选拔标准 选官方式 选官权 世官制 血缘关系 世代相传 奴隶主贵族 察举制 道德品行 举荐任官 地方官 九品中正制 门第家世 依据中正的评定授官 中正官 科举制(制、常) 才学高低 面向社会以考试成绩优劣定取舍 中央政府 举荐功劳制 军功 军功大小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才能 向官吏学习 国君、贵族 皇帝 重点解析 察 举 制 标准:品德、才能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汉书·文帝纪》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书·武帝纪》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光六年》 含义:先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汉 察 举 制 分类 制度 门类 常科 岁举,有人数规定、具体标准 孝廉、茂才 特科 无固定时间,有具体标准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开创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推动儒家思想成为选官标准,扩大官吏来源 作用: “四世五公”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 察举制流于形式 弊端: 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汉代征辟制 汉代选官制度除了察举制以外,还有征辟制。察举制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征辟制则自上而下选拔官吏,主要由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知识延伸 标准:才学 时期 阶段 概况 隋朝 确立 隋文帝分科举人;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 唐朝 完善 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宋朝 发展 “取士不问家世”;科目减少,进士科为主; 考试实行糊名、誊录、锁院、南北分卷等。 元朝 恢复 时断时续;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本 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明清 加强 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八股取士; 南北卷。 清末 废除 科 举 制 清 西周 春秋战国 汉 魏晋 隋唐 宋 秦 元 明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如何全面评价科举制度?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改善了用人制度,相对公平公正,巩固了封建统治; (2)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特权,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