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9463

1.4 升华和凝华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01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升华,凝华,学案,答案,2023-2024,学年
  • cover
1.4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并能用物理语言解释升华、凝华现象。 2.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复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明白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学法指导 1.这节课主要讲了两种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升华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凝华要向外界放热。学会用本节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预习时间10分钟,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做标记,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解决疑点和难点。 【预习导学】 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 1.如图所示,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会变小,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 变为 ;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由于 的冰 变为 的水蒸气。 2.*探究活动:人工造“霜”。 在一只搪瓷杯里,盛一些冰和盐的混合物,过一会儿,在搪瓷杯的外表面,可以看到一层薄薄的霜,这层霜是从哪儿来的 3.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称为 ;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称为 。升华过程 ,凝华过程 。 4.如图所示,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凇”的出现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户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 变为固态,这种现象称为 。灯泡用久了玻璃壁会发黑,这是因为固态的钨受热由固态 变成了气态的钨蒸气,灯熄灭后,热的钨蒸气受冷又变成了固态的钨,先后发生 、 两次物态变化。 【答案】1.直接 气态 固态 直接 气态 2.这层霜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搪瓷杯的外表面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3.固态 气态 升华 气态 固态 凝华 吸热 放热 4.凝华 直接 凝华 直接 升华 凝华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1. 探究活动: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1)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架台、棉线。 按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 a.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碘的状态改变)。 b.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2)讨论后回答。 加热前:碘是 态物质。 加热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 冷却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 (3)结论: 。 2.一天,小刚打开衣箱时,发现他上个月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了,并且能闻到一股很浓的樟脑气味(如图所示)。小刚想:“樟脑球可能是变成气体了吧!”紧接着他又想:“这些固态的樟脑球是怎样变成气态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小刚先猜想:“樟脑球可能是先熔化后再蒸发成气体。”但他没有发现樟脑球熔化成液体时留下的任何痕迹。此时,他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樟脑球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根据小刚的观察和你的生活经历,你同意小刚的哪一种猜想 理由是什么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刚开始了实验。他将樟脑球碾碎后的粉末放入烧瓶中,然后放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仔细观察樟脑有没有变成液态,结果发现:烧瓶中并没有液体产生,樟脑球粉末越来越少。 根据实验情况请填写: (1)物质吸热后也能从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叫作 。 (2)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你还可提出的一个猜想是 。 3.归纳与总结。 【答案】1.(1)碘先升华后凝华,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2)固 固 气 气 固 (3)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气态间直接相互转化 2.同意小刚的第二个猜想;没有发现樟脑球变成液体的痕迹。 (1)固 气 升华 (2)气体放热能直接变成固体 3.吸热 放热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