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19515

第四章 声现象 复习课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281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章,2023-2024,八年级,北师大,物理,初中
  • cover
第四章 声现象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概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比较乐音的三个特性。 3.概述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产生和危害。 4.经历探究的过程,分享实验探究的乐趣,养成乐于合作的意识。 ◎重点:复述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思维导图 【单元达标】 达标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 ) 思路导引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都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B 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这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答案】1.振动 空气 达标点二 声音的特性 例2 图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钢琴      长笛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思路导引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频率是物体1 s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答案】B 达标检测 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 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得越远 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高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答案】2.C 达标点三 噪声的防治 例3 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思路导引 噪声的防治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答案】B 达标检测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3.A 达标点四 超声与次声 例4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思路导引 超声是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 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20000 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 Hz~50000 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到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答案】B 达标检测 4.地震、台风即将来临时会产生次声,但人类却听不到,这是因为 ( ) A.产生的次声波声音太小 B.次声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的频率大于20000 Hz D.次声的频率小于20 Hz 【答案】4.D 单元实践作业 制作简易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