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难专项6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重难点突破] 例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反应原理】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_____;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是Na2CO3 探究1:验证该溶液是否变质 [方法指导1] 物质是否变质 (核心是检验生成物是否存在) 实质:检验是否含有CO 试剂选择原则:能和CO反应产生明显现象,但不能和OH-产生同样的现象。 【实验设计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酸,如_____ _____ 方案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碱,如_____ _____ 方案3: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盐,如_____ _____ 【实验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探究2:验证该溶液的变质程度 [方法指导2] 物质变质的程度 (核心是检验反应物是否存在) 实质:检验是否含有OH- 试剂选择原则(先除后检):CO会干扰OH-的检验,应先除去CO;除CO时不引入OH- ①除CO:可溶性钙盐、钡盐 ②检验OH-:根据碱的性质确定(指示剂、pH试纸、可溶性铜盐或铁盐等)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_____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 上层清液变红 【实验结论】假设二成立。 【反思交流】步骤①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能否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原因是_____。, [强化训练] 1.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 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的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2.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同学们对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设计】同学们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分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结论分析】 (1)甲组的小亮同学根据溶液变为红色认为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但有同学指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2)乙组的小芳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交流反思】 (1)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芳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足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_____,对实验结论造成干扰。于是小芳对实验进行改进,将石灰水换为_____,最终得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要除去该部分变质的样品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 图甲 (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_____。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_____(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3)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图乙 (4)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实验方案中,缺少_____质量的测定。 4.某化学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包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钙固体,于是对这包氢氧化钙固体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