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3969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7342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北宋,政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猜想一下为何宋朝官员的帽子要这样设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朱温灭唐 北宋 后周皇帝 柴荣 禁军总司令 赵匡胤 神武雄略 一代英主 英年早逝 柴荣39岁去世,年仅7岁的小儿子托付给赵匡胤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北 宋 在这两大方向中,宋太祖会首先解决哪一个方向? 北方 南方 宋太祖赵匡胤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五代十国 陛下言及此……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弱于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权 地方财权 地方兵权 “961年,宋太祖首先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一天,宋太祖(赵匡胤)请石守信等拥立他的将领们饮酒,乘醉说:做天子也太艰难,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都睡不安稳!’”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材料:宋太祖进行军事改革,军队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 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却无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相互 牵制 制定更戍法,宋代的中央禁军开始被派往全国各地轮番戍守,两到三年就换一次。各地的统兵将领,也是由中央直接指派。士兵不断在各地轮换,无法和将领结成较强的私人关系。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③经常调换将领与换防 三衙:掌握禁军却无发兵、调兵之权 皇 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 章事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 政事 枢密使、副 御史台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二府 ①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②地方: a.设文官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通判除了掌管监察州县官员外,凡是士兵、民众、户口、赋税、劳役、诉讼审判等事,都可裁决,但必须与知州一起签文书施行。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县 府 路 中央 地方 “太祖之制诸镇,以执其财用之权为最急。” ———南宋·叶适 “国家所置诸路转运使、副使即汉刺史、唐观察使之职。” ———《宋会要》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资治通鉴》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太祖、太宗平一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促进了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②消极影响:削弱了地方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