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23995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日期:2025-10-22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96630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十,高教,教学,同步,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基本概念内涵 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 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内容要点 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以及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 在了解国外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案例后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得出经验启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概述 一、管理体制(一)体制“体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以及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等。(二)管理体制将“体制”一词应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就衍生出了“管理体制”一词。管理体制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二、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管理体制”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在学术研究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中反复被提及,但并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概念界定。简言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就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政府内部相关涉旅部门运用规划、宏观调控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综合手段,对旅游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重大决策进行管理和规范,从而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政府旅游行政部门是旅游行政管理的主体;第二,旅游业是旅游行政管理的对象;第三,政策法规是旅游行政管理的手段。三、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国家、地方、主管部门、景区及其内部各层次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所形成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所有制结构(二)管理机制(三)管理职责的划分(四)管理组织机构(五)经济利益结构第二节 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一、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一)初期阶段:1949年至1978年总体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一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主要是政治接待,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旅游经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家很少发布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当时对旅游资源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并未实行相应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同的旅游资源归属不同的资源部门分散管理。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当时建立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按资源属性、资源产品和生产技术专业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产业经济部门进行自然资源管理。(二)发展阶段:1978年至2018年自1978年开始,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经历了由政治接待型向经济事业型的转变,旅游业也被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类别,旅游资源开发的管理部门也不相同,一般是依据资源主管部门来划分。这一阶段,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渐趋完善并发挥其功能,奠定了中国旅游资源管理的机制基础。一、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旅游资源类型主管部门设立依据空域交通运输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农田、草原农业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自然保护区农业部、环保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江河湖泊水利部《中华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