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415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52588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6课,北宋,政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中外名人谈宋朝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 “谈到十一世纪(宋朝),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事件: (4)都城: 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汴京、汴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图一:951-959年形势图 图二:960年形势图 多个政权并存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祖籍涿郡,生于洛阳。后周建立后,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殿前禁军,屡建战功。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让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北宋的统一: 局部统一而非全国统一 (1)人物:宋太祖及其后继者 (2)方针:先南后北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集权之因 《雪夜访谱图》 材料一: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赵普认为唐朝以来政局动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 藩镇(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夺其权 制钱谷 收精兵 ———行政权 ———财政权 ———军事权 赵普 2.军事上:收其兵-收回兵权 (1)目的: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驻地 驻地 驻地 将3 将2 将1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将 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2)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政治上:夺其权-强中央弱地方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以前 (1)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2)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院 三司使 行政权 司法权 财政权 (3)在中央: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皇 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宰相)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使、副 御史台 御史中丞 财政 军政 监察 行政 3.政治上:夺其权-强中央弱地方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在地方 夺其权 在地方 制钱谷 ②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影响: 地方: 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宰相为首的百官 皇 帝 中央集权 强化君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汉—唐 宋代 皇权不断加强 消极影响:冗官、冗费、军队战斗力减弱 唐朝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