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5325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663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50张,九年级,语文,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鲁迅先生说: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其意思是说:吴敬梓站在一个中间人的角度,针砭时弊,笔锋对准那些读书人阶层,其文风悲戚中而带有诙谐,婉约中又藏有讥讽。以此说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那么,这本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们 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关键词 儒 林 外 史 名著导读 吴敬梓 第一板块: 文学常识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受家族的影响,他少时热衷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不过,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作家简介 吴敬梓性情豁达,不善治家,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到贫之变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其个人经历,使他对当时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之弊病有了深刻的了解,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时,许多官修史书都有为知识分子立《儒林传》的习惯,那是写“儒林”的“正史”,吴敬梓用小说的形式写“儒林”,在官方的“正史”之外另辟蹊径,故取名“外史”。《儒林外史》成书于清王朝二百余年中最强盛的时期,但是整个社会在当时强盛的外表之下,却有着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现实。 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卑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 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 特 点:1、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 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 2、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 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3、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 但又承上启下。    何为章回体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一千三百多年里封建王朝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没落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何为科举? 科举考试流程: 童试:儒生———岁试:秀才(县里每年一次) ———科试:举人(资格,三年一次)———会试:贡士(次年二月)———殿试:进士(两月后,直接做官,状元) 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 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    何为讽刺小说? 第二板块: 方法指导 一、怎么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