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7768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734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食物,版选,统编,历史,高二,格式
  • cover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科素养 1.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图片等方式建构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认识食物采集对食物生产的影响,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认识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认识农耕产生推动人类文明的迈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4.了解“农业革命”等概念,通过列表归纳、史料分析,体会早期人类的劳动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文明的起源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学情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3课大体按照农业发展的时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大部分组织内容,展现食物生产在各个时代的变化与延续。在生产活动中,食物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前提,而本课既是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书的基础和起点。通过研读课标、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教材,我确定了本课知识层面的中心概念:食物生产;再由课标中的学业要求,确定情感层面的正确价值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本课的三个子目,第一目阐述了农业产生的过程,农业出现前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三子目重点探讨了农业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两个子目共同呈现了农业出现的过程和意义,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将两个子目整合在一起;受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文明各具特色,第二目介绍世界古代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概况,图文丰富、线索清晰,且和《纲要》下有较多重合,可在课前利用已有教辅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讲授面对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外通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但本课涉及都很多的地理概念、农作物概念,高二的学生还需要更为形象生动的直观呈现,教学中引用必要的地图、图片、视频资源进行说明很有必要。高二是学科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每一个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多媒体资源 、 学练稿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问题趣味导入新课: 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增强课堂氛围,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时空定位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食物采集、渔猎(旧石器时代———打制) 【思考】此时期社会生产特点?有何表现? 生产力低下 变现:原始人渔猎、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石器钻孔技术、装饰、磨制石器 回忆:结合史纲上,回忆此时期的中国有哪些代表猿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的特点? 代表【史纲上】: ①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铲形门齿化石) ②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 生产力低下 人被动从属自然 蒙昧时代 女性地位高 【思考点】P3: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 大约1万年前,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转变 【自主学习】在地图中标注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