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35304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训练题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40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备战,答案,入关,清军,建立,明朝
  • cover
第11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1.(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费正清论及明成祖迁都时指出,北京远离中国人口和生产的中心地区,易受游牧民族的袭扰,而且严重依赖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粮,但它却成为中国好几个政权的首都,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这决不能是巧合,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首都必须同时也是亚洲腹地非汉族地区的首都。据此可推知,明成祖迁都(  ) A.成为导致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B.加剧了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 D.其政治意义小于经济意义 2.(2023湖南湖湘名校联考)明洪武年间颁布施行的《大明律》确立了“流官注拟(拟定官职),并须回避本贯”的原则,还在此基础上规定:严禁官员娶当地女子为妻,不许官员们在当地买房。据此可知,明太祖此举旨在(  ) A.打击地方豪强 B.遏制官场腐败 C.实施文化专制 D.推行依法治国 3.(2023天津一模)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劾。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 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监察体系逐渐完善 D.专制皇权得以强化 4.(2023辽宁名校联盟联考)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都察院,下设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出巡,事毕回京述职。朱元璋这一举措(  ) A.强化了特务机构职能 B.发展了中央监察体系 C.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 D.扩大了监察御史权力 5.(2023湖南名校联盟联考)从明朝正德时期起,阁臣开始兼有吏部尚书之例,至隆庆年间高拱以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竟达三年,直接侵夺部权。此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予机要上竟获得比内阁更多的信任。由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这(  )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6.(2023山东泰安二模)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多年,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7.(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朝呈现出文官系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功能,对于地方军政事务虽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员的军政权力。据此可知明朝宦官系统(  ) A.没有掌握国家实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 C.维持明朝政治稳定 D.成为官僚体系核心 8.(2023山西名校联考)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亲赴南京奉天门主持典礼,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翰林学士沈度应诏写下《瑞应麒麟颂》,后以工笔小楷抄在宫廷画匠所绘的麒麟画像上;大臣夏元吉也为此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 B.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C.明初专制帝王的昏庸 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9.(2023福建2月联考)明代长城区域在1368—1449年是以发展农耕经济为基本内容的屯田生产型文化带,1449—1571年演变成以农牧战争消耗为主的军事消费型文化带, 1571—1644年演变为以民族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马市交换型文化带。这表明明代(  ) A.北方民族关系发生变化 B.边患问题始终影响政府的决策 C.朝贡贸易一直比较发达 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程度加深 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