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下学期单元导读分课学案与背记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 座号 _____ 自我评价 _____ 小组评价 _____ 教师评价 _____ 分课学案 单元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时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习评价请使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 概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概括地说,这次生产过剩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生产下降幅度特别大,为历次经济危机所仅见;这次危机是一次工业、农业、外贸和货币信用危机并发的全面危机。 ———摘编自黄安年著:《二十世纪美国史》 一、第一目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纲要》下册) 学习聚焦: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 1.依据教材和拓展材料,思考凡—华体系缘何无法维持长期和平?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爆发的催化剂,理解欧美各国在应对危机途径上的差异。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组织的形成,认识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了解英法绥靖政策的推行,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的绥靖政策是催化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 拓展阅读: 由于在缔结和平体系时没有从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来处理战败国问题,过分强调复仇和奴役,同时还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而直接引发了新一轮的争斗。 大萧条的影响和政治暗战导致了街头的流血冲突,动摇了德国民主制的年轻和脆弱的基础。国内民主和自由政党的领袖们探索解决失业率攀升的方法,却受阻于无法达成一致以及民众失去了对民主体系的信任。选民变得激进,1930—1932年间,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据官方统计,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者,数达300万人。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确立了统治地位。 ———摘编自王斯德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付办法,都是大力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德、意、日的纳粹型或法西斯型,即对内实行独裁、对外实行积极扩张的类型;一种是以美国“新政”为典型的类型。即“福利国家”类型。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曾得逞于一时,但因它与全世界人民为敌, 失道寡助,必然在国内国际的阶级斗争中,遭到毁灭。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法西斯运动因为不同国家传统差异而彼此相差很大,但绝大多数又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比如对国家的崇拜,对强大领袖的献身,对极端民族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强调。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至此,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了“柏林一罗马一东京”的侵略轴心。 ———摘编自本特利、齐格勒著:《新全球史》、解力夫:《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上卷 (一)三个国家的法西斯主义运动 1.意大利 1919 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 年 10 月,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 1920 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 1921 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4.特征:主张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二)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1929 年 10 月,经济大危机爆发,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法西斯国家通过发动战争来寻找出路。 2.形成:(1)日本 193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