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40648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146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3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址矿物知识的文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 主要作品:《我们居住的星球》、《变化多彩的地球》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作家作品 文体解读 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明确说明对象。 2.品味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字词掌握 二 踪 装 置 蚀 沟 壑 龟 迹 烘 腐 砾 裂 烤 沙 山 麓 huǎng 晃忽 huàng 摇晃 晃 jué 名角 jiǎo 角落 角 多音字 砾 lì 沙砾 烁 shuò 烁目 栎 lì 栎树 渗 shèn 渗透 掺 chān 掺和 糁 shēn 糁汤 形近字 解释词义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烘烤:文中指阳光照射使岩石变热。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悬崖绝壁:高耸的断崖和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山麓:山脚。 沟壑:山沟。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的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解释词义 初读感知--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4):提出“时间”的话题,引出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文章的主题,具体说明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表明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由浅到深,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由事理到现象 初读感知--说明顺序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有什么作用? ①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题目,又引出下文,由生活时间引出地址时间;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课文解析 解析课文第2自然段“时间是没有脚的……用日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脚”以形象的说法说明了时间无痕的特点。以钟表、日历为例,说明人类记录时间的方法,通俗易懂。 解析课文第4自然段“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失逝去的时间”。 本段以岩石和水等自然现象记录时间的方式,回答第2自然段段末的问题,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课文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有什么作用? 本段是过渡段,以问句形式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对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课文第6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岩石的生成与毁灭遵循“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的规律。 课文第9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一些自然现象以人的意识行为,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遭受着破坏,语言富有表现力。 第10然段“空气和水中的酸类……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刮风沙”比作“砂轮在有力转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的磨损作用。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之大。“刨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