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率》教学与作业设计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要求 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2.2 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单元背景:本章主要讲述简单机械 功,是在“机械运动”、“力和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学习力学的一系列知识。本章主要介绍简单机械和功两大部分。本节属于第二部分功和功率的知识。通过本章学习,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简单机械、功有关的现象,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对能量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本节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功的概念已经建立,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且已经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功率做了很好的铺垫,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率知识的理解。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由运动的快慢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通过讨论与自主学习,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五)作业目标 1.能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2.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交流,能用类比法由运动的快慢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根据各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案中完成的功率的相关知识的情况,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4.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依据作业目标1、3,设计实践类作业,通过课中展示与交流进行评价,检验作业目1、3初步达成。 (2)课中作业:依据学习目标1设计课中作业1、当堂检测1、课后作业1,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1达成;依据学习目标2设计课中作业2、当堂检测2、课后作业2,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2达成;依据学习目标3设计课中作业3、当堂检测3、课后作业3,通过简答计算、选择习题的形式进行评价,促进和检测作业目标3的达成。 (3)课后作业:依据学习目标1,设计课后作业1;依据学习目标2,设计课后作业2;依据学习目标3,设计课后作业3,通过简答计算、选择习题等形式进行评价,检验作业目标3的达成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作业 比赛爬楼梯,测出自己上到三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1. 测出:质量m、一层楼高h、正常速度上楼所需时间t1、跑上楼所需时间t2。 计算:(1)两次上楼过程你所做的功相同吗?做多少功? (2)两次上楼过程中,哪次做的功更多?哪次做功更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会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不同时如何比较做功快慢。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思考,能初步了解做工有快慢之分。) (二)复习导入 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吗? 问题2:做功多少应如何进行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