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49010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5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54055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适用于,5份,课件,建立,中华民国
    (课件网) 单元培优主题课6 乱世的希望! 高考价值引领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虽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主题线索整合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现代化转型 二、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各阶级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题方法突破 突破6———概括、说明”类解法与技巧 【题型特点】 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背景(原因、条件等)、变化、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要素及材料中的要点进行概括、说明的题型,叫概括、说明类主观题。 (1)变化趋势类: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变化类三种形式:前后变化型、阶段变化型、内容变化型。 (2)实质和性质类 ①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②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3)因果类:原因和结果。 (4)归纳要点类:解题关键在于充分依托材料、理解概括对象、根据分值提示,结合教材罗列要点。 【典例】 (2022山东卷,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①,患肺炎后,无钱治疗, 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 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 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 “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②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 (《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③。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 1920年1月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