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52807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526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统编,语文
  • cover
10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4.理解外交辞令的“潜台词”。 教学方法: 1.情境诵读法;2.语言品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今天就要结识这样一位英雄———唐雎。 新课讲授 (一)了解作品和背景 1.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卷网-2006年版),《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统一六国,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其对后代的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 2.背景链接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先后被秦国所灭,剩下的赵、燕、齐、楚等四国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花一兵一卒吞并安陵国,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ǎo 挠náo 谕yù 2、根据课文注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3.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 【一词多义】 (1)使 (2)以 (3)之 (4)易 (5)故 【古今异义】 (1)安陵君其许寡人(古义:答应。今义:允许。) (2)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其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为判断动词。) (4)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学生。) (6)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是。今义:不弯曲。) (7)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8)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古义: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今义:丈夫。) 【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2)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蔑视) (3)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5)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我”) 3、分析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新课教学 (一)分析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1.分析下列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1)寡人欲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