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素养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说出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利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说明眼睛的结构和晶状体的调节机理,复述眼睛的视物原理。 3.复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缺陷及其矫正方法。 4.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重点: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预习导学】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罗马皇帝,发现自己看远处的物体总是看不清,模模糊糊,心里很烦,而击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于是,皇帝将大臣们召集起来,问有什么妙招。一位大臣献上用绿宝石磨出来的一片宝镜,皇帝眯起一只眼,用这片宝镜观看击剑比赛,看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神奇了! 【问题】你知道这片宝镜神奇在哪里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知识点1照相机与眼球 1.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实”或“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在胶片 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球: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 。 3.视物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经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人就产生了视觉。 4.眼睛的调节:人眼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 度,即改变晶状体的 ,使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知识拓展·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且长时间观察也不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作明视距离。 对点自测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知识点一 1.缩小 实 凸 镜头 2.镜头 胶片 3.视网膜 4.弯曲 焦距 对点自测 1.B 知识点2视力的缺陷与矫正 1.视力的缺陷: 和 。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看不清 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 ,折射作用太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 。远视眼的晶状体过扁,折射能力 ,像会聚于视网膜 ,使人看不清 处的物体。 3.近视眼的矫正:在光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 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 上,从而看清 处物体,即近视眼应戴 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由于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 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眼睛会聚于 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即远视眼应戴 透镜进行矫正。 对点自测 2.父母爱护我们,十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物,爱是相互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父母身边的事物。小明观察爸爸的眼镜时发现眼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则下列关于小明爸爸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远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B.是远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C.是近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D.是近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答案】知识点二 1.近视 远视 2.远 厚 强 前 弱 后 近 3.凹 会聚 视网膜 远 凹 凸 凸 视网膜 凸 对点自测 2.B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1探究照相机成像原理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照相机拍照,那么照相机的成像性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 【实验器材】两个纸筒、一个凸透镜、胶片等。 【实验步骤】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如图,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拍远处的物体,观察胶片上像的性质。 【实验结论】照相机成 的实像。 【交流与评估】 (1)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 (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2)观察时,小明应选择 (选填“亮”或“暗”)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3)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 ,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