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专题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素养目标 1.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过程,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概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并且能够用于解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养成及时归类、总结的学习习惯。 ◎重点:概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专题突破】 1.确定像的性质 例1 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 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 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思路导引 利用物距和焦距的具体数值,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成像的性质。物距为10厘米,焦距为8厘米,由此可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对点自测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 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缩小的像 C.成倒立、放大的像 D.成倒立、等大的像 【答案】例1 B 对点自测 1.B 2.判断焦距的大小 例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4 cm B.7 cm C.10 cm D.16 cm 思路导引 当烛焰离透镜14厘米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4 cm>f,所以7 cm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进行分析。物体放在焦距为16 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光屏能接到是实像,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16 cm,所以u>32 cm,只有A符合题意。 对点自测 3.小丽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25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烛焰的距离范围是 ( ) A.10 cm~20 cm B.35 cm~45 cm C.小于35 cm D.大于45 cm 【答案】例3 A 对点自测 3.B 4.成像的动态变化 例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 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 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清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 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 ) A.远离凸透镜,变大 B.远离凸透镜,变小 C.靠近凸透镜,变大 D.靠近凸透镜,变小 思路导引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做出选择。成实像的过程中,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 对点自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