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丨中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与奥尔夫音乐 教育体系 第二章丨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法 第三章丨歌唱教学 第四章丨律动教学 第五章丨奏乐教学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法 第二章 第一节 奥尔夫体系中重要观念的辨析 一、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一)问题 (1)经典的音乐作品是不能够进行任何删减或改编的,甚至作品原有的歌词、名称或释义都不能有丝毫的变动。变动即表示不尊重原作者。 (2)如果一部作品原先描写的是轻盈、乖巧的小兔,那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改编成描写笨拙或凶恶的狗熊,即作品的情绪风格永远是固定的,不能有改变。 (3)如果这部作品最初描写的是比较“低级趣味”的内容,一旦选用了这样的作品,无论怎样改编,都消除不了“低级趣味”的烙印,并且必将会对幼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第一节 奥尔夫体系中重要观念的辨析 一、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辨析 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无论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专业音乐人、普通教师与学生,还是当代的革命志士,无一不是经常使用改编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的。 虽然作品的旋律模式(上行、下行、级进、跳进等)也是情绪表达和形象描述的要素之一,但速度、力度、音区、调式、调性、音色、和声等要素及其整合细节,比起单独的曲调样式更能够影响作品最终的形象描述和情绪表达。 第一节 奥尔夫体系中重要观念的辨析 二、观察模仿学习与探究创造学习的关系 (一)问题 幼儿师范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同样受到这种“简单改革”实践的影响,未能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比如,“随乐行进、随乐拍手、随乐边行进边拍手”这三种最基础的音乐舞蹈技能,原先是3—4岁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我们通过观察近年来参与国家培训工作时所接触的上万名一线幼儿园教师发现,除了少数真正的骨干教师以外,有一部分的教师也只能在反复提醒下才可以勉强合乐行走和拍手,也有一部分教师根本无法完成这种合乐运动。 第一节 奥尔夫体系中重要观念的辨析 二、观察模仿学习与探究创造学习的关系 (二)辨析 从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来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模仿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不断通向深度掌握知识的路径是“观察模仿—了解理解—直 接应用/迁移应用/创造性应用—综合分析/提炼为理性认识”。 音乐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遵循音乐学习心理规律的教学流程是“模仿—理解—应 用/创造—分析”。 第一节 奥尔夫体系中重要观念的辨析 二、观察模仿学习与探究创造学习的关系 (二)辨析 模仿和创新的关系:模仿和创新之间,不但不是对立的关系,而且还必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教或者不教,而在于教什么和怎样教。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关键的核心,那就是:学以致用。 第二节 奥尔夫体系中即兴的源头 一、国外现代音乐舞蹈教育体系之源头 (一)奥尔夫教学法—竖笛 (1)在新手入门时,教师先教吹响竖笛的方法,然后教吹一个乐音的指法。 (2)当学习者可以吹响这个乐音后,再开始交替进行长音和短音的即兴演奏。 (3)学习第二个乐音的指法,然后开始交替进行乐音的高、低及长、短的即兴演奏。 (4)在学习了更多的乐音指法后,某学习者使用柯达伊体系中的“柯尔文手势”即兴指示(指挥)音的高、低及长、短,其他学习者跟随其指示进行即兴演奏。 (5)当学会了“节奏型”和“音型”等概念和技法后,便可以开始尝试即兴伴奏 第二节 奥尔夫体系中即兴的源头 一、国外现代音乐舞蹈教育体系之源头 (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 (1)新手入门时,教师先教坐姿:一拍一次地做上肢固定动作,然后依次变为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