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64387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856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
  • cover
七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2024.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的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过群体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烧制彩色陶器 2.“尧有子九人,不以其子为后,见舜之贤也,而欲以为后。”这反映当时的推举标准是( ) A.举贤禅让 B.传子世袭 C.征战功绩 D.部落势力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学者黄仁宇曾说:“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领。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这段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5.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 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7.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8.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案中间舞动的线条,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与下列思想最一致的是( ) A.为政以德 B.选贤任能 C.以法治国 D.顺应自然 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和“中国之政”分别指的是( ) A.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 B.佛教和郡县制 C.儒家思想和分封制 D.道家思想和皇帝制 10.秦朝修筑长城,主要功能是用于( ) A.扩大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11.公元前209年夏,秦朝爆发了农民起义,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2.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领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皇权不断加强 B.农桑经济地位重要 C.重农抑商持续深化 D.历法研究保持先进 13.史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14.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未达目的。为此,汉武帝( )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盐铁专卖 D.建立刺史制度 15.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