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海水“制碱” 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CuO与H2SO4 B.AgCl与HCl C.NaCl与KOH D.Na2SO4与BaCl2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硝酸钡、硝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样品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钾 B.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能含有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硝酸镁 3.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 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CO2,再通NH3,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氮肥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 4.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后,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要密闭 具有吸水性,敞口质量分数会减小 B 洗衣服时若水的硬度大,水里会出现很多浮渣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开水壶中放入少量白醋可除去水垢 醋酸可与碳酸钙等水垢反应 D 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海水经过蒸发结晶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A.A B.B C.C D.D 5.已知某无色溶液是溶液和溶液两者之一,且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溶液、稀硫酸、酚酞试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甲、乙、丙三种试剂,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推断中,正确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产生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A.溶液X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溶液 C.与乙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丙一定是溶液 二、选择题 6.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 (OH)2→NaOH B.AgCl→AgNO3 C.CuO→CuCl2 D.H2SO4→FeSO4 7.探究烧杯内稀NaOH溶液放置三天后其变质程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稀盐酸 B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酚酞溶液 D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MgCl2溶液 A.A B.B C.C D.D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部分产物已省略)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H2CO3→CO2O2 B.CCO2H2CO3 C.KClO3O2H2O2 D.CaCO3CO2CaCO3 9.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硫酸锌 B.硫酸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1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操作方法 A NaCl(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2(CO)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氧化铜 C CaO(CaCO3)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K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小红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HCl B.图中BC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12.以下四种溶液:①Al2(SO4)3 ②Ca(OH)2 ③CuCl2 ④NaCl.若不用其他试剂,但可以用被鉴别出来的物质,则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③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