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082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584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 cover
(课件网) “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文体介绍 周敦颐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今湖南省道县),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写作背景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蔓 亵玩 噫 颐 鲜有闻 隐逸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yī yí xiǎn yì 字词学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多 唐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很喜爱牡丹。 唯独 的 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只 沾染污秽 洗涤 清水 艳丽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但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节; 空 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香气远闻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 靠近赏玩 更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隐士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 少 像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1、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从生长环境角度: 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但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象征君子的庄重,高洁,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从体态、香气角度: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的正直,行为端正。 象征君子的美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角度: 象征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2、除了莲,作者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你觉得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文章开头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运用排比,借花喻人,点明三种花各自的象征人群。同时用菊和牡丹作衬托,突出了莲的“君子” 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对比,指的是相反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衬托,指的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例:红花还需绿叶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次借菊与牡丹的衬托,突出莲的形象,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 二叹爱莲的人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