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2626

2024年中考历史课件(宁夏专用)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44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984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时期,44张,交融,民族,分立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1:三国鼎立(七上第16课P80-84)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A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1]和袁绍[2]在官渡[3]进行决战,曹操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 概况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4]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 为三国鼎立[5]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典故 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鼎立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措施 魏(曹魏) 220年 曹丕[6] 洛阳[7]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蜀汉) 221年 刘备[8] 成都[9]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孙吴) 229年 孙权[10] 建业[11] 开发江东,造船业[12]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13]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14]的联系 考点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七上第17课P85-88)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西晋的建立 266年,司马炎[15]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16] 为都,史称西晋[17]。司马炎就是晋武帝[18]。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八王之乱 晋惠帝在位时,爆发“八王之乱[19] ”,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20] (2)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北方人口南迁 原因 北方连年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概况 (1)西晋“八王之乱”以来,北人南迁[21],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东晋后期,北人南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南下至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十六国时期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1],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18课P89-92) 2022版课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东晋的兴亡 (1)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2]为都城,史称东晋[3] (2)淝水之战[4]后,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1)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都在建康[5]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6]” (2)宋[7]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梁武帝萧衍起兵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8]、先进的生产工具[9]和生产技术;(2)江南地区[10]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表现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交流频繁,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考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上第19课P93-96)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淝水之战 概况 383年,前秦苻坚[11]领军南下,东晋在淝水打败前秦军 影响 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4世纪后期,鲜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