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3395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3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58881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7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13张
  • cover
(课件网)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序章:版图最小的“中国” 根据P29《北宋形势图(1111年)》,在下列示意图上标注政权名称。 辽 宋 西夏 序章:版图最小的“中国” 根据教材P33-34内容,在示意图中标注该政权的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宋 辽 西夏 10世纪初 (916年)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 林左旗南)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 1038年 党项 元昊 兴庆府 一、辽与西夏的兴起 观察地图,辽与西夏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据此猜测他们与中原王朝的生活方式有何差别? 地处北方或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较差 以游牧为主 “胡虏无百年国运” 辽历经9帝,传国209年 西夏历经10帝,传国189年 一、辽与西夏的兴起 思考探究:阅读教材33-35页,寻找辽与西夏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 辽 西夏 政治 经济 文化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政权稳定 人口迁移带来新技术和 生活方式 创制契丹文字 国家统一,政权稳定;仿照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法律 党项内迁,接触中原文化, 社会生产发展。 国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燕云十六州与宋辽冲突 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时期从后晋手中取得燕云十六州,此后,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为什么? 材料:古者未失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 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南部,中原王朝无险可守。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燕云十六州与宋辽冲突 请将以下内容填入表格内,并分析这一时期北宋与辽之间关系的特点。 ①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保持和平局面; ②对辽政策由进攻到防御; ③冲突起于燕云十六州; ④澶州城下,打退辽军 ⑤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宋辽冲突 辽太宗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① ④ ② ⑤ ③ 拓展:宋太宗的北伐 979年,宋太宗进军幽州,在高梁河之战中被辽军所败; 980年,辽兵10万南下攻打雁门,被代州守将杨业所败。 986年,宋太宗二次北伐,遭遇契丹主力,仓皇撤退,杨业在陈家谷壮烈牺牲。 “守内虚外”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之盟 时间: 地点: 订约双方: 主要内容: 影响: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於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 ———《续资治通鉴长编》 澶渊 1004年 辽、北宋 1、辽宋议和,约为兄弟之国。 2、宋给辽岁币。 宋辽获得百余年的和平 思考 北宋在战胜的情况下,签订澶渊之盟,以每年30万的岁币“买和平”,这一举动你认为值不值?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一 (宋辽)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开展贸易。由于宋国对辽国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每年的岁币基本上又流回宋人手里,据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的估算,宋朝通过对辽贸易,每年可获八十万贯的顺差,数额超过送出去的岁币。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北方强敌,一时无法彻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 ———钱穆《国史大纲》 澶渊之盟的影响 积极:宋辽双方边境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