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4106

22 梦回繁华 课时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74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梦回,繁华,课时,作业,答案
  • cover
22.梦回繁华 【基础作业】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rǒng(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xiàng(  )、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摄(  )取 长而不rǒng(  ) 街xiàng(  ) (2)文中有个错别字是“   ———,正确写法是“   ———。 (3)“线条遒劲”中,“遒劲”的意思是    。 (4)将画线的两个句子改为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不安定,外遭侵扰。(  ) (2)指远距离的爬山过水。形容路途遥远,旅途艰苦。(  ) (3)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4)(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B.《清明上河图》看到了古都风貌。 C.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D.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素养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 ①宋初以来,随着工商业的萌芽,出现了城市集镇,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经济的发展,促使文艺做相适应的变革,迎合小生产者意趣的通俗文艺蓬勃兴起。在绘画领域,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以世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佳作层出,影响非凡。其中,最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因为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故名。画家张择端,年轻时曾游学于汴京,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有所知,再说他习画后,又嗜作舟车、市桥和城郭之属,所以画中的人和物虽为数繁多,仍被他描绘得意态生动,毫发无憾,不愧为稀世珍品。 ③《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总体来看,它可以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三大段。首段描写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农民正耕作于田间;几头驮炭的毛驴缓行于绿荫深处;村头大道上,一队人员肩挑背负,护拥着一骑马者和一乘轿者,轿顶上还插满了杨柳杂花,似名门豪富踏青扫墓归来,正匆匆地向城内进发。通过环境和人物的点染,对时间、地点和习俗作了简明的交代,为全图展开了序幕。中段以拱桥为中心,描绘了汴河两岸繁华而又闲适的景象。这个临近京城的水陆码头,有一座巨大的拱桥横跨两岸。这座结构新颖、形式优美,“以巨大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的拱桥,也有人称它为“虹桥”,成了本段画面的主体。此处,陆上车马喧阗,河中舳舻相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呈现出“最盛节日”里,“都城人出郊”“拜扫新坟”“四野如市”的盛况(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而拱桥的南端,新柳吐絮,屋宇错落,临河的酒楼茶肆里,游客们或闲谈于席间,或凭眺于窗台,洋溢着一种闹中取静的闲暇意趣。无疑,这一段是全图的中心点。后段描写汴京街市的实况。这个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官府之衙,市廛之居,商铺店坊,鳞次栉比,甚是可观。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