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4177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62495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项城一中第二次模考试卷 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8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1.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惊艳亮相。与节气相配的古诗文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达给了全世界。下列关于节气及古诗文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惊蛰一一春雷响,万物长。其中“响”形容雷声的音调很高 B. 夏至—一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荷花散发的清香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白露一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 D. 立春一一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春雷响,万物长。其中“响”形容雷声的响度很大,故A错误; B.荷花散发的清香是香味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一位中学生所含物质约为60kg B. 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0.1m C. 人体的密度约为4×103kg/m3 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即他所含物质约为60kg,故A符合题意; 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0.2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103kg/m3,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 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 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 u=50cm﹣15cm=35cm 像距 v=70cm﹣50cm=20cm 可知 35cm>2f,f<20cm<2f 解得 10cm<f<17.5cm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物距等于 50cm﹣40cm=10cm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为某同学用小瓶、橡皮塞、水、玻璃管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水柱下降 B. 温度计的设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C. 制作温度计时,玻璃管越粗越好 D. 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小瓶放入热水中,瓶内的水受热体积膨胀,玻璃管中水柱升高,故A错误; B.温度计是利用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玻璃管越细,水膨胀相同的体积时液体上升的高度越高,温度计越灵敏,故C错误; 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容易传热的材料,这样才能较快热传递,及时准确测量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5.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B. 漫反射时,有的光可能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光速一定相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