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7452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件(47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2872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cover
(课件网)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知识建构 时空坐标 阶段分析 政治 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思想文 化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要点梳理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 地位和作用。 知识链接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为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目标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 建旧文化的毒害 开始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 口号、 阵地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主张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2)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续表 代表 人物 (1)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 起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 两大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2)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 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 吃人本质。(3)胡适:发表《文学改 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 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等 _____ _____ 鲁迅(1881—1936) 胡适(1891—1962) 续表 意义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2)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 解放的潮流 局限 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续表 思维延伸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大阶段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不同 点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层面 西方的科学 技术 西方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思想 文化 领导阶层 地主阶级洋 务派 资产阶级维 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 派 资产阶级激 进派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不同 点 性质 封建统治集 团的自救运 动 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 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 思想文化领 域的革新运 动 主要意义 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近 代化运动 在思想文化 方面产生了 广泛而持久 的影响 宣告了中国两 千多年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 动摇了封建 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 续表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探索 特点 从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相同 点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学习对象:西方。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结果:没有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启示 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深化对西方的认识,不断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而奋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放思想是推动近代化的 重要条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续表 图说历史 《青年杂志》封面 蔡元培(1868—1940) 考点2 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链接 导火 线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 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 行游行示威 口号 “外争主权,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