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206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章末学习总结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66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5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章末
  • cover
学案4 第1单元 章末学习总结 [学习目标] 1.注意归纳秦始皇、唐太宗 、康熙三位政治家的主要历史功绩,分析他们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2.本章内容与必修1、必修2联系比较密切,学习时注意联系有关内容。3.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评价他们时一定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其历史贡献,也要看到其不足,要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考察;同时也要用阶级分析法看待历史人物。4.在学习历史人物时,不要忘记结合他们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借鉴他们的个性优点为我所用,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 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历史功绩 (1)统一全中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3)巩固中央集权 ①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要道。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③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四郡。 ④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2.历史过失 (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修长城,广征徭役。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领域 主要内容 政治 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重视法制建设 经济 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教育 发展隋朝的科举制 民族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对外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评价 (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民族关系上,政策适当,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在对外关系上,兼容并蓄,使唐朝在当时成为世界性帝国,客观上对于隋唐文化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5)唐太宗的为君之道,也对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有借鉴意义。 三、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及评价 1.贡献 (1)平定三藩:扫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对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统治。 (2)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3)抗击沙俄:先后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迫使俄国与中国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领土主权。 (4)平定准噶尔部:1690年,清军取得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康熙帝与漠南、漠北蒙古各部首领举行会盟,最终平叛成功。 2.评价 (1)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另一方面,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 书房),对外轻视西方,闭关政策开始推行。世界历史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世界潮流,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了战败隐患。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 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 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