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82070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象版)3.1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53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象
  • cover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3.1 昼夜交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本课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经历猜想假设、模拟实验、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从找到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中得出正确结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对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了解和想法但这些知识一般都来自于科普书籍或是视频中的介绍没有经历过严谨的探究和推理。 【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科学探索)学会设计模拟实验,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能设计实验,并根据现象分析推理。 (探究态度)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态度思维)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 学会设计模拟实验,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 【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地球仪,大头针,电筒、乒乓球。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猜想假设。 1.谈话:白天过后总是夜晚,夜晚之后总是白天。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 2.为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就提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假说;而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却认为是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3.提问:关于昼夜交替,我们的假设是什么? 4.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 二、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1.学生阅读书本第29面图文,掌握实验方法。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并明确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 3.教师安全提示:使用手电筒进行实验时,不要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直接照射自己或同学的眼睛,以免损伤视力。 4.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现象。 6.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三、收集资料,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 1.教师播放视频———傅科摆的故事 2.提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1.根据上面的猜测、分析和视频,教师做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实验。 2.小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刚好是一天。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学生互相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课后作业 完成《分层作业》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球自转一圈刚好是一天。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前概念参差不齐有的对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了解得十分透彻有的从未仔细思考过。在猜想假设环节中自信的同学的假设难以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甚至使有些同学不敢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而此处对科学中上不同学说的引人起到了鼓励和包容不同假设的作用,有了不同的假设,才能激发模拟实验后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