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4237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520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课,古代,村落,集镇,城市,教学设计
  • cover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分析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类居住环境的变迁。第10课讲述村落、集镇、城市的出现与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第11课讲述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人类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人类产生后,居住形式逐渐变化,特别是农业的产生,促使人们定居生活,由此产生村落。村落具有居住、防御、生存繁衍、集体活动等功能。居民定期交换物品,促进了集市的产生。处于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需要,集市发展成为集镇。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加,集镇的交往、商贸、防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逐渐形成。受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具有各自特点。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服务更加便捷,城市的各项功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完善。同时,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加剧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 本单元的主线是人类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从古至今的变迁,两课内容在时间上具有相继性。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其发展的历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建设城市、改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这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的体现,也是其历史创造者地位的体现;每个时期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均以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基础,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城市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唯物史观辩证、客观地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进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西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过程、理清三者之间的阶段关系,培养学生对古代时期人类生活环境的时空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的认识。 2. 通过史料分析,探究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居民,正确认识居住条件和环境与居民的关系;综合分析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变革的根本原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强化史料实证的意识与方法。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文献资料,提取分析有效信息,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探讨关于城市出现原因的多种学术观点,体会历史解释的多元性;结合各地历史背景理解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评价,以培养其培养提取信息、材料解读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4.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民居的多样性,理解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人类各文明发展历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增强学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其对其他文明的理解与同情。通过了解古代中国民居的特点,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原因及功能。 难点:古代世界各地民居多元化特征的原因。 教学方法 史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图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设计(一)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家”字图片与含义,以“家”为切入点走近学生,进而引出本课问题:历史上人类的“家”是怎么产生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求历史的劲头与热情。)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与课本第一目内容,思考人类的居住形式是如何演变的,村落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一:人类最初住在洞穴里,当时的人们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