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5056

【大单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下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08561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4.4.4,输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输血与血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学分析在学习了血液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血液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AB0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难点:认同无偿献血的制度。确立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有关循环系统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渗透也掌握了一些生物学观点,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知识梯度是渐进的,大部分学生能跟上,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说出AB0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了解输血和血型发展史。科学思维:通过“输血和血型发展史”以及“模拟血型鉴定实验”,使学生达到锻炼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等科学思维能力。探究实践:通过“模拟血型鉴定”实探究验,了解AB0血型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的重要性。态度责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无偿献血的意识,培养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 说出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探究能力 通过自述血型相遇情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 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关于血量和输血,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并通过矿泉水瓶类比,让学生明确正常人的血量,以及不同程度失血时对人体的影响。最后,说明当人因大量失血而影响健康危及生命时,就必须进行抢救,输血就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关于血型,先通过资料了解兰德斯坦纳AB0血型的发现及常见类型,再根据学生情况拓展血型鉴定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模拟实验的方式,明确输血要以输入同型血。关于安全输血,引导学生得出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通过表格填写输血关系图,通过思考题,让学生认识到,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少量的前提下,可输入异型血。同时通过复习血液的成分,介绍成分输血的内容及原则。最后,通过视频和资料了解无偿献血,进行情感的升华和责任态度的渗透。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输血的发现史。十七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的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