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656

《破阵子》备课资料包(课件30张+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680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破阵子,备课,资料,课件,30张,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以读贯穿课堂,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义; 2、品读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及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叙述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的故事。 指出: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破阵子》,走近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感受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所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指出朗读三层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学生朗读; 3、学生点评。 学生点评时定会说到感情的处理,以此为契机进入第三环节。 三、再读理解 预设穿插问题: 1、刚才同学说读这首词感情是豪放雄壮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壮”) 2、题目中还告诉我们什么?(此处插入对陈亮的简介) 辛弃疾此时同陈亮在一起吗?(注意“寄”,并简介两人鹅湖畅谈之事) 3、词中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壮”? 要求学生以“读到‘ ’,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 说明其对诗句的理解。 此处注意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味,并穿插朗读,例如: ①“吹角”:号角声苍凉雄浑。联系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 “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 ②“八百里”“五十弦”为什么不直接写“牛”“乐器”? 设此问意在使学生理解词有格律,并了解:辛弃疾词中用典较多,但他用典故却不拘泥于典故本身,往往取其神而用之,此处即用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③“秋”:正值“秋高马壮”,点兵出征,预示着战争胜利的前景。秋景萧瑟,亦平添几分悲壮之气。 ④“君王天下事”指什么事?联系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了解时代背景。 这一仗,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齐读2遍) 4、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 “可怜白发生”为什么“可怜”? “醉里挑灯看剑”中意蕴丰富。“醉”,因为喝酒。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久别重逢需把酒,友人离别要尽酒,征战沙场饮美酒。这里作者因何而醉? 举杯消愁愁更愁。醉后不醉卧,反而挑灯。挑灯为什么不看别的,而要看剑? 学生发表见解后补充介绍辛弃疾的前期经历。 这剑,曾随他揭竿而起,曾伴他南下谒见天子,曾助他万人之中擒拿叛将,曾随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经历过“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轰轰烈烈的岁月。而现在(穿插辛被免官的简单资料),人被闲置,剑也落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无用武之地,思之怎不令人万分惆怅,愁肠百结? 而此间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唯有同样抱负相似遭遇的陈亮罢了。再读全词,替辛弃疾倾诉心曲。 四、拓展延伸 后世对辛弃疾多有推崇。清代王士禎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新中国的元帅陈毅说:“东坡胸次广,稼轩气如虎。”将苏、辛相提并论。 问:你认为辛弃疾为何如此受人推崇? 学生发表见解。 补充读辛弃疾的词: ①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 ②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 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说说从中读到了什么? 补充: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他内心想的不是个人的恩仇,而是国家仇、民族恨。这,也正是人们景仰他推崇他的原因吧? 尽管已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