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8424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9132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 cover
(课件网) 猜猜看 三父子 苏轼,父苏洵,弟苏辙 并称为“三苏” 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 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题 课文朗读 给黑体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jiě xìng suì qǐn 注意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考虑 于是,就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高兴、愉快的样子 门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睡觉 共同,一起 散步 庭院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好像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清澈透明 交叉错杂 大概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只是,不过 而已,罢了 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二)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参与,这里指欣赏 一起 寻找 不久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2.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研习课文 结构梳理!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承天寺夜游 叙事 写景 抒情 —赏月缘由 —庭中月色 —愉悦苦闷 悲凉苦闷 豁达乐观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