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0629

第六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697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六,七年级,地理,教版,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亚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1. 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 播放央视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片段,引入本节课。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让同学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亚 洲,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 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亚洲的地理位置 1、向同学们出示图片,引导同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2、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等特殊纬线,归纳出亚洲北部深入 到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这一纬度位置。 3、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海洋,以及与亚洲为邻的大洲,并总结 海陆位置的描述方法。 4、师生共同归纳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时,应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去 描述。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图,学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总结归纳,掌握描述大 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环节三:新课讲授-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出示一组漫画《北京时间不北京》, 问同 学们这种现象叫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 这种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向学生展 示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 变更线等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漫画,引发学生对这部分的好奇心,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概念,使 得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环节四:新课讲授-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出示一组亚洲地形区的图片,在欣赏地理风光 的同时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1、出示“亚洲地形分布 ”图、“不同海拔高度 的陆地占全州面积的比例 ”图,引导同学们找出亚 洲的主要地形类型。 2、出示“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 ”图,引导同学们比较各大洲的平 均海拔,得出亚洲平均海拔高,居世界第二位的结论。 3、读“亚洲地形分布 ”图,在图中找到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死海 等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再结合图例和注记,同学们可以观察出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的 特点。 4、读“亚洲地形分布 ”图,引导同学们观 察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什么部位?亚洲的 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部位?从而得出亚洲的地形 格局,再在地形格局的基础上得出亚洲中部高、 四周低的地势特征。 5、读“亚洲地形分布 ”图,找到亚欧大陆东 侧、东南侧的弧形群岛,了解亚洲的特色地形。 6、师生共同归纳描述大洲的地形特点时, 可以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 类型、地形分布格局、特色地形等方面去描述。 环节五:知识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梳理知识、提炼方法,便于后边对其他 大洲的学习。 环节六:拓展作业 观看 CCTV 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通过这 种拓展性作业,丰富学生对地理的认识,提高学 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