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0665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32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长江,源头,拉丹,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特点,理清本文游踪。 2.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体会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 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3.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内涵——— 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游记特点,理清本文游踪。 2.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体会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 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内涵——— 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万年奔流不息的长江,养育了亿万中华儿 女,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它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它是中华民族的巨 龙……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现在 请同学们观看的纪录片,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 江的源头呢。(播放视频片段《长江 1》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 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思考]忆一忆游记的三要素指什么? 预设: 所至(游踪): 游记的线索 所见(风貌): 游记的主体 所感(感想): 游记的灵魂 二、阅读游记,提升素养 (一)明确所至,理清游踪 【屏显】 活动一:介绍游踪 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在“朋友圈 ”发一张游踪图,简单播报这一 趟各拉丹冬之行。请你根据这篇游记的内容,画一画行踪图。 温馨提示:读游记,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基本行程,作者一般都会用移步换景 的方式来交代游踪,所以,大家可用黑笔圈出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然后画 出行踪图。 1. 速读课文,绘制游踪图,发朋友圈。 预设:时间:1987 年 3 月上旬(第一天)———第二天 游踪:雪山脚下———草坝子营地———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再 入冰塔林 2. 请根据本文行踪,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预设:第一部分(1-2)先写初见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3-11)详细写在各拉丹冬探险受挫和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5)写再次进入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二)细读所见,聚焦镜头 【屏显】 活动二:推荐见闻 作为读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向大家推荐作者行程中的见闻,请发“朋 友圈 ”把你认为有特色的镜头介绍给大家,试着从欣赏的角度说说理由。 1.速读课文,找出所见 预设:大山骨骼 密云 各拉丹冬主峰———安托师傅 冰峰冰河 各拉丹冬主峰——— 冰山的图案———冰下的流水声———冰体、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冰山 上的裂纹 2.聚焦镜头,具体分析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预设:第 5 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 第 6 段略写近看冰山的形态 第 10、11 段详写置身冰窟看到的奇丽景象 第 12、14 段略写第二天再入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 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 作者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详细描 写冰体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 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 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 ”感受,既写风的“扫荡 ”,更把思绪 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 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虽然以“写形 ”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做过细的描写, 而是用精短、准确、形象性强的词语连续带过,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 人目不暇接,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