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1124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350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明朝,建立,清军,入关,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重点: 1.明朝的政治制度; 2.沿海与边疆的局势 内政(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从明朝建立 到清军入关 外交(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边疆(内陆边疆各族的治理) 易代(明亡清兴) 明朝建立 政治制度 废丞相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设内阁 用宦官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阅读材料,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 并说明你的看法。 理由:丞相多小人,专权乱政。 看法:相权威胁皇权,因此废除。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足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阅读教材,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职责、性质,以及与皇权的关系。 明代内阁 职责: 性质: 与皇权的关系: 浏览奏章,草拟意见 常设秘书机构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以备顾问,无决策权 明代中央机构工作流程 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重,出现首辅专权(如张居正) 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重,出现宦官专权(如魏忠贤)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 ———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 (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政)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占澳、荷占台 时间: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概况: 七次出海,远达东非、西亚 目的: 影响: 炫耀国威;加强交流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带来较大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200多艘,最少也有60余艘,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船。船队有严整的编制,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首次下西洋时共有27000余人,包括使臣、官兵、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船队采用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航海探险时,所率船队只有3艘帆船、88名水手。哥伦布远航船队最多时也只有17艘船,最大的船只载重量200多吨,共有船员1200-1500人。1497年,达·迦马远航印度,船队是葡萄牙国王亲自派出的。目的是寻找香料产地,由当时欧洲最好的4艘海船组成,旗舰只有80英尺长,载重量120吨左右,整支船队共1600人。 郑和下西洋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比它晚了近百年的欧洲航海家进行的“地理大发现”,航海水平及成就也超过欧洲航海家,可说是“地理大发现”的向导。但其动因和目的是非经济性的,郑和虽然先后七下西洋,也只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郑和下西洋在世界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如“地理大发现”显著。 阅读材料,评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技术先进,加强了海外交往,展示了明朝国威; 其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耗费巨大,造成财政负担较重,因而无法持续。 倭寇侵华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针对倭寇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作战小组,长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