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2756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限时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3085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期,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限时练 1.下图为某学生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描述。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 A.孕育着新文明的生机 B.在渐进中完成社会转型 C.充满着动荡与混乱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2.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 D.加强中央统治提升国力 3.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 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4.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秦国此举(  ) A.促进了农业家庭式劳动方式的发展 B.打击了贵族阶层特权 C.推动了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的形成 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6.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7.太和十九年(497)孝文帝颁布“代人定姓族诏”。诏令明确规定,对“原出朔土,旧为部落大人”的鲜卑贵族予以优待,放宽其入姓、入族的标准,规定“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即可入姓”。这一规定(  ) A.扩大了汉文化对北魏政权的影响 B.提升了汉族官僚的政治地位 C.利于整合旧门与新贵的利益秩序 D.彰显北魏政权地位的合法性 8.以下改革对应的时代要求正确的是(  ) 选项 改革 时代要求 A 商鞅变法 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C 戊戌变法 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民主共和潮流 D 罗斯福新政 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需要 9.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一规律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10.元丰三年(1080年),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举措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正式颁行,标志着市舶制度逐渐成熟,向规范化、法制化过渡。它的颁布(  ) A.促进了王安石变法成功 B.保证了宋朝政府财政收入 C.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瓦解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11.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