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3625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6316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李贺的人生理想 这是王昌龄的报国宣言 行 燕 歌 并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诗文内容。 三、品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情感,探讨诗歌的主旨。(重难点) 燕 歌 行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歌行”即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本诗属于边塞诗。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 ,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 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代表作《燕歌行》《塞下曲》《别董大》《高常侍集》 其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 达夫 边塞 边塞四诗人 创作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吟咏诗韵整体感知 品读诗歌,鉴赏探究 问题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人: 事: 景: 问题2: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你心中的答案。 这是一场 _____ 的战争。(自由填空) 问题3:这首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保家卫国、惨烈失败、凄惨悲凉、引人同情...... 诗歌主旨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集大成 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 思 和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 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习主席在北大的讲话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 烟尘:战乱 B.汉将辞家破残贼 残贼:败逃的敌人 C.胡骑凭陵杂风雨 凭陵:逼压 D.边庭飘飖那可度 飘飖:随风飘动,形容动荡不安 B 残忍暴虐的敌寇 课堂检测 2、情景默写 (1)“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从将士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4)高适《燕歌行》中突出表现思妇断肠、征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