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5987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96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376223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人类学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于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其前身为古猿。根据社会发展史的观点,人与古猿的主要区别在于制造劳动工具。考古学家即从研究最初的工具———石器入手,将人类产生后使用石器的漫长历程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加工比较粗糙;新石器时代则使用磨制石器,制造较为精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p2 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中国境内的主要旧石器遗址 北京人是迄今国内所发现材料最丰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约在距今70-20万年之间。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80%。平均身高较矮,但四肢尤其是上肢已与现代人相当接近。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磨制石器、陶器、农业起源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特征。 旧石器和新石器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最初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它们的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7000至5000年之间,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以种粟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址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仰韶文化村落,其建筑已有明确的布局结构。 姜寨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炭化粟 仰韶文化姜寨遗址聚落平面图 仰韶文化姜寨聚落遗址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女性墓地中的随葬品略多于男性墓地中的随葬品。 大汶口文化的区域在仰韶文化以东,得名于山东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在这个遗址发掘了133座墓葬,出土陶器1000多件,有1/3以上的墓葬用猪骨———特别是完整的猪头骨———随葬。其早期陶器均手制,烧制火候不高,多为红陶;中期以后,灰陶、黑陶增加;到了晚期则采用轮制技术生产大件器物。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等都有殉猪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饲养业发达。大汶口文化的时代在距今6500-4500年之间,延续近2000年之久,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分布 白陶鬶 黑陶高柄杯 河姆渡文化的分布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年代在距今7000-4800年之间。遗址出土石、骨、陶、木质的工具几千件,特别是成批的骨耜和丰富的稻作遗存。河姆渡遗址有多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野生动物遗骨,说明渔猎和捕捞是重要的生产活动。遗址所发现的牙雕、骨雕、木雕作品和璜、管、珠等饰物都制作得十分精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中原地区后期仰韶文化(半坡文化) 鲁南苏北青莲岗———大汶口诸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距今5000到4000年,又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磨制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致,出现了一些新型农具。家畜种类更多,牛、羊、鸡等开始被饲养。陶器以一种黑色、陶胎极薄的“蛋壳陶”为主要特征,还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建筑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黑陶双耳杯 黑陶单耳杯 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