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全民守法 同步学案 【课标要求】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 1.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哪些? 3.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互动探究】 探究一:“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这些小微违法行为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至于大家都以“小”视之,甚至见怪不怪。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小微违法行为看似不起眼,但带来的巨大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却不容小觑,绝不能“微小”视之。为了防止行人和自行车闯红灯,有的地方在路口设置了可移动栅栏,并且安排专人值守操作;为了防止乱停车,很多道路上不得不安装“阻车桩”或石墩子……凡此种种,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牵制了行政与执法部门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产生的巨大社会治理成本消耗着社会公共资源与广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小微违法行为看似是“少数人犯错,全民来买单”,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并不显眼,但海量的违法带来的海量治理成本还是要由全社会整体承担,最终侵蚀的是每个人的福祉和利益。如果任由其发生与蔓延,这些行为将带来负面示范,形成破窗效应,治理成本将更加攀升,并且严重损害法律尊严与社会道德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阐述该如何治理小微违法行为。 探究二: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后,中央网信办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普法优势,深入开展相关普法宣传。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场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互联网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把有意义的法律内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产品,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准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点对象,针对互联网企业及从业人员、青少年网民等,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式普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普法实效。 开展全民普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工作。有观点认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法宣传就能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知识归纳】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要求: 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4)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 1.措施: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