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7111

7《包身工》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459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高中
  • cover
第7课《包身工》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那对粥的描写,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键处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B.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 2.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阿Q正传》———老舍———假洋鬼子 B.《包身工》———夏衍———芦柴棒 C.《项链》———莫泊桑———玛蒂尔德 D.《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凤姐 3.下列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 ②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无序地_____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③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_____,自由地_____,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A.不用说. 冲出 保藏 运用 B.不用说 跑出 收藏 使用 C.还用说 冲出 保藏 使用 D.不用说. 跑出 收藏 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目三”,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 ① ,有人认为这是广西人人生中要经历的三场考试:一是唱山歌,二是嗦米粉,三就是“跳舞”,于是就用了驾照的比喻,将之称为“科目三”。这种“出身”奠定了“科目三”的基调———一种来源于生活、民间的创造,它是无意的,但效果又是出乎意料的。 “科目三”之所以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广西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像极了一种最本质的艺术流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以时空压缩的方式见证了“艺术的诞生”, ② ,被赋予了意义,也形成了潮流。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