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1155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江苏02苏州(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864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3大题,共30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左传》等史书中记载:“鲧作城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法律)”等。据此判断,这能够说明(  ) A.水灾的治理 B.阶级的分化 C.早期国家产生 D.世袭制确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早期国家产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刑法、城的出现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水灾的治理,排除A项;阶级的分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世袭制的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早期国家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如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 措施(部分)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确立了郡县制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巩固了分封制 D.实现了国家统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并对应相应结论得出答案。 【解答】A.表格中没有涉及郡县制的内容,排除。 B.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变法内容主要是取消了贵族特权,因功行赏,贵族子弟没有军功没收爵禄,这些措施使贵族制向官僚制转变,推动了社会转型,符合题意。 C.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排除。 D.秦灭六国,才实现国家统一,排除。 故选:B。 【点评】拓展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阳)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战争把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结起来,“中国”一词也慢慢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和文化含义。这表明,秦的统一(  ) A.促进华夏族形成 B.增强了国家认同 C.推动了政治革新 D.消除了民族隔阂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统一,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战争把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结起来,‘中国’一词也慢慢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和文化含义”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把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增强了国家认同,故B正确;促进华夏族形成是炎帝和黄帝时期,排除A;政治革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中国统一没有消除民族隔阂,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