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1890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95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最新部,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
  • cover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 检测试卷 题号 书写展示台 基础知识库 积累运用园 快乐读书吧 习作百花洲 总分 得分 ★书写展示台(5分) 一、整体书写。我能把字书写端正、美观,保持卷面整洁。(2分) 二、专项书写。我能正确、规范地把“酒、蔡、验、省、乘、捞”抄写在格子中。(3分) ★基础知识库(23分) 一、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jì lù bǎo cún ōu zhōu shè huì shè jì lì shǐ zhì huì wěi dà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要求选词填空。(9分) 世界( )名 回首遥( ) 双( )戏珠 文房四( ) 形态各( ) 学富( )车 1.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 2.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 3.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 )的赵州桥。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积累(lěi) 档案(dǎnɡ) B.朝鲜(xiǎn) 前爪(zhǎo) C.空隙(xì) 官吏(shǐ) D.作坊(zuò) 税( shuì )务局 2.“近年来,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和才干。”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智慧 B.智能 C.机智 D.智商 3.阅读下面这段话,对包粽子的步骤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端午节那天,奶奶教我包粽子:两三张粽叶层叠,将宽大的叶根卷成漏斗状,舀上糯米、红枣等,将粽叶顺势盖拢,再搭上一张粽叶,用棉线捆扎住,一只小巧结实的粽子就完工了。 层叠→卷→舀→搭→盖拢→捆扎 B.层叠→卷→舀→盖拢→搭→捆扎 C.教→层叠→舀→盖拢→搭→完工 D.层叠→舀→卷→搭→盖拢→完工 ★积累运用园(16分) 一、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中医四诊: 2.雅人四好: 3.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门万户曈瞳日, 。”写出了春节的情景,“ ,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 节的情景; “ ,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重阳节的情景。 4.赵州桥,又叫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由隋朝石匠_____ 设计并参与建造的。 5.《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现已名扬中外的《 》这幅画,它是由北宋画家 画的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7分) 1.这种设计,难道不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吗?(改为陈述句) 2.造纸术的发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读一读,照样子,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具体。(3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大课间活动,操场真热闹: ★快乐阅读吧(26分) 课内阅读(11分)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 粗糙 毛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 传递)下来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2分)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 (2)词语“改进”可以替换为“创造”,更突显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 )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1)蔡伦造纸的原料主要有 、 、 、 。 (2)蔡伦的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4.文段中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有剪碎或切断、 、 、 、 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