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10423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296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学年,--2023-2024
  • cover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2.发生地震时,一些动物能听到地震发出的声,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地震时发出的声(  ) A.是超声波 B.是次声波 C.响度太小 D.振幅太小 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游戏,当你对着手机说话时,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认真”倾听,当你说结束时,它会用它独特的声音模仿你说的话并重复一遍,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它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音调太低 C.“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分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空气不能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D.音调与声源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如图所示的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鼓面,没有振动 B.鼓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D.鼓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7.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A.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乒乓球的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9.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6s、0.30s、0.14s、0.30s、0.16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丁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色不同 二、多选题 11.张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是因为音乐卡芯发声的响度变小 C.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较高 D.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