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掐丝珐琅景泰蓝 ◤指尖掐出来的非遗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介绍 主讲人:某某某 时间:202X年X月 目 录 CONTENTS 01 为什么掐丝珐琅叫景泰蓝 02 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 03 掐丝珐琅的艺术地位 04 掐丝珐琅的工艺特色 05 掐丝珐琅的多种类别 06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 PART 01 为什么掐丝珐琅叫景泰蓝 ◤指尖掐出来的非遗艺术◥ 为什么掐丝珐琅叫景泰蓝 掐丝珐琅(Cloisonne),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又称“景泰蓝”。 1 2 PART 02 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 ◤指尖掐出来的非遗艺术◥ 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 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掐丝珐琅器,是考古挖掘出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掐丝珐琅牌饰,珐琅工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 珐琅工艺臻于鼎盛。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 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 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1 2 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乾隆朝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 01 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佛像、佛龛、佛塔、满达、七珍八宝等供具之制作,更另辟蹊径,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兼陈设的器皿。 02 而现代,掐丝珐琅工艺常常应用在装饰品或首饰上,精雕细琢的纹理、大气明艳的色彩深深吸引着收藏家们。同时也有更多手工艺人在掐丝珐琅创作中发挥着强大的创造力。 03 PART 03 掐丝珐琅的艺术地位 ◤指尖掐出来的非遗艺术◥ 掐丝珐琅的艺术地位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 2 掐丝珐琅的艺术地位 PART 04 掐丝珐琅的工艺特色 ◤指尖掐出来的非遗艺术◥ 掐丝珐琅的工艺特色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刚从火中取出的景泰蓝颜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却后才显现出五彩缤纷的样貌。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 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大体上说,明代的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