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1066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505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 cover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学案导学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以人为本: 表现 影响 社会关系上:以人为本 ①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政治伦理上:民本思想 ①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②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③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 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表现。 ①老子提岀“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追求天人合一。 ②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影响: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2)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1)表现。 ①崇德: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治国。 ②尚贤:墨子主张“尚贤”;孔子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6.主张和而不同: (1)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 (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1)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2.价值: (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2.“规矩”“准绳”等词汇常用来比喻人们言行的原则、准则和标准.但考诸历史,规、矩、准绳原本是先秦时期工匠用于画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