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水循环 第四课:露和霜 1.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停地循环着。 2. 在秋季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们称它为露。 3. 天气再寒冷一些,我们就会在地面上看到一些白白的小冰晶,人们称它为霜。 4.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方法: ①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 ②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 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6. 模拟霜的形成实验: ①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一些冰块 ②往冰块里撒些盐,用温度计测出杯中冰块的温度,观察杯壁现象并记录。 7. 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8. 霜的出现,会给农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 9.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空气温度较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较低,大约在0℃ 10.自然界中的露是怎样形成的 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11.自然界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当温度在0℃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现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12.在发生霜灾次数较多的地区,人们是如何应对霜灾的呢 首先,人们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 常用的预防措施有: (1)熏烟法:点燃烟雾剂,形成保护层,减缓地面温度的降低速度。 (2)灌溉法:霜冻前灌溉,形成水膜保护 (3)覆盖法:用塑料薄膜、草、土肥等进行覆盖 (4)鼓凤法:晴朗无风的夜晚,鼓风将上下层空气混合,均匀温度。 第五课:雾和云 1. 在春、秋季节的早晨,或者是雨后的清晨,打开窗户,眼前会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人们常说这是起雾了。但是太阳出来后,雾就消失了。 2.置身于雾中,我们会感觉到又冷又湿。在雾中穿行之后,发丝、眉毛上会出现小水珠。 3.雾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水蒸气和冷空气。 4.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方法: ①往广口瓶里装入半瓶温水。②将一个冰袋先放在瓶口 上方约 5 厘米处,再慢慢移近瓶口。③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5.雾的成因: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 6.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会降低 6℃。 7.云的形成: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云。 8.大雾天气,能见度低,会影响车船行驶、飞机升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9.常用的除雾方法有哪些?加热法、吹风法、擦拭法等等。 10.雾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 11.我们常常看到天空中有时白云朵朵,有时乌云密布,你知道云是怎样形成的吗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空中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云。 12.云和雾出现的高度有什么不同 如果水蒸气升到高空会怎样 云出现在高空,距离地表较远;雾出现在低空,距离地表较近。如果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形成云。 13.经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云。 第六课:雨和雪 1. 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时,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或下雪了,雨和雪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2.雨的形成与乌云有关。 3.模拟雨的形成实验: 材料:酒精灯、烧杯、金属加热容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