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14461

【核心素养目标】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4588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over
第一课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和鉴别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的选择; 寻找共产党诞生后“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正确答案,更好的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根本性弱点,凸显无产阶级的优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好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科学精神:分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升华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增强对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坚持党的领导》 结合视频思考,是谁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并走向伟大复兴? 教师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中华人民走向伟大复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今天我们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讲授新课 议题一:变局:近代中国由盛转危 议学环节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世界 视频:《旗帜》片段 材料: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开始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议学任务: 1.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形成的原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多重社会矛盾,试从中分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民族要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分组探究议学任务。 教师总结:中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发展近乎停滞。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名词点击: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任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议题二:探索: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 议学环节2:救亡图存寻出路 议学任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梳理近代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