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26562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套)(共13+11+18+10+10+13+19张PPT)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8738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13+11+18+10+10+13+19,7套,打包,课件,作业
    (课件网)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聪颖.(yǐng) 狡黠.(xié) 傅.彩(fù) 狂妄自大 B.诘.难(jié) 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寻章摘句 C.滞.碍(chì) 阐 .证(chǎn) 幽.居(yōu) 文彩藻饰 D D.轻鄙.(bǐ) 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 诸如此类 1 2 3 4 5 6 7 8 9 点拨:A项“黠”应读xiá;B项“咀嚼”的“嚼”应读jué,“味同嚼蜡”的“嚼”应读jiáo;C项“滞”应读zhì,“文彩藻饰”应写为“文采藻饰”。 1 2 3 4 5 6 7 8 9 Ⅱ拓展阅读[2023·淮安调研][立德树人·学会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7-58页第5-8题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1 2 3 4 5 6 7 8 9 6.请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 2 3 4 5 6 7 8 9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第④段写苏轼读陶渊明诗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答案:参考第6题。  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3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示例:第②段。因为这段文字阐述了读者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读者通过文字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8.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阐释什么是“入”,再以朱熹的话和苏轼读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会论述“入”在阅读中的意义;接着阐释什么是“出”,再以哲学家叔本华的主张和鲁迅对进化论看法变化的事例论述“出”在阅读中的意义;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 2 3 4 5 6 7 8 9 9.【跨学科综合】学校以“对称·雅致”为主题布置学校文化 区,请你参与。 (1)同学们要装饰通达馆的四道双开门(见下图)。依据整体规 划和门上小篆字体特点判断,以下哪个选项中的篆体汉字 最适合印在第④道门上( A ) A 1 2 3 4 5 6 7 8 9 (3)【中考趋势】长廊入口要设置游览引导牌。请根据示意 图,联系以上内容,撰写校园文化区简介。要求:抓住 文化区特征,条理清晰;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 点,规范运用语言;100字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示例:文化区共占地225平方米,以“对称·雅致”为主题布置。入口右侧为“三顾书吧”,四面绿树环合,环境优雅;左边是“通达馆”,是学校社团活动室。通达馆有四道双开门,四道门上分别印有小篆汉字“同”“行”“同”“乐”,尽显对称之美。长廊尽头是“梅园”和“文化石”,是师生休闲怡情的好去处。  1 2 3 4 5 6 7 8 9(课件网)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用渺小的行人衬托高     (竣 峻)无比的山岭,让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诗画中国》节目以画中的行旅者视角.切入,打造了一个可容真人“进入”的山水空间,使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气。不少网友感慨:“我真的看到了千年前范宽眼中的世界!”节目更引发了大众对“     (至 置)身千年前的中国山水画是何体验”话题的讨论。 1 2 3 4 5 6 7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视角.( jiǎo ) 磅.( pán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