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通过自主阅读课本, 能说出辽 、 西夏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 归纳出辽 、 西夏 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相同点。 2.通过自主学习, 能说出辽与北宋的关系变化和澶渊之盟的内容; 分析史料, 能多角度评价澶渊之盟。 3.通过分析史料, 能归纳出西夏 、 北宋战与和的史实。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 、 相互依存, 共同创造了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多元文化。 【学习目标】 辽 、 宋 、 西夏 结束分裂 政权并立 五代十国前期 分裂割据 从唐代到宋代, 中国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一统 唐前期 并立中的碰撞 内容 一 二 三 民族政权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任务一: 阅读课本33-34页, 完成下列表格, 能说出辽与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并在 课本勾画关键信息。 一、民族政权并立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一、民族政权并立 九世纪, 出现了 农耕、 房屋 辽治国措施: 契 丹 货 币 契丹族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人住所 西夏买牛契约 ü 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制 、 军制和法律; ü 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 ü 创制西夏文字。 一、民族政权并立 土无五谷。 — 《旧唐书 西夏治国措施: 为部落…… 党项族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1.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 3.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4.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任务二: 结合辽 、 西夏建立发展的史实, 归纳它们的相同点。 一、民族政权并立 西夏 辽 北宋 一、民族政权并立 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 民族政权 时期 关系 辽太宗时期 占领燕云十六州, 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年 保持友好和平 宋太宗 宋攻辽失败, 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辽大举攻宋, 澶州之战与澶 渊之盟 任务三: 自主阅读课本35页, 梳理辽与北宋的关系, 并在课本上标注关键词。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和 和 战 战 公元936年, 石敬瑭反唐自立, 向契丹求援 。 契丹 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 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 石 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使得 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部地区最 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 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辽太宗时, 占领燕云十六州, 从此, 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宋议和,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这次 宋辽盟约称为 澶渊之盟" 。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 宋真宗 西夏 辽 寇准 材料一 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的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百姓负担。 材料二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后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展开贸易,宋用丝织品、 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 汉互休养生息,从安居,不乐战争。 ” 任务四: 请结合视频并阅读下列材料, 思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提示: 从北宋, 辽 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三个方面考虑)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宋 宋在有利的形势下屈辱求和, 对宋而 言这是屈辱的, 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 不再南侵, 大量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 负担。 > 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 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换来了长时 间的和平 。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 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有利于促进民族交 融, 推动了整体社会的发展。 每年得到岁币, 财政状况改善, 人民安居乐业, 生产发展。 评价澶渊之盟 辽 材料一 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 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