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33207

在运用中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2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运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在运用中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统编教材将其安排在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之中。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美德。从文体上来看,本单元三篇现代文有散文、小说和议论文,各不相同。七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知识并不了解,一篇文章也不足以从文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而且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怎样设计才能体现出自读课文的特点,又能渗透议论文的一点知识,且让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呢?我从两个活动的设计入手,一是抓住干,理清文章的论证逻辑;二是改写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哲理。这样做,既简洁轻便,易于操作,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梁启超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真可谓理解有深度,训练有实效。 【教学目标】 1.学会抓文章主干,把文章变成一篇小短文,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2.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原文。理解文章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文章主干,把文章变成一篇小短文,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2.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原文。理解文章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 屏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居里夫人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以先贤的名言导入对“苦”与“乐”的思考。一开始给课堂奠定思想的高度。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议论文知识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卷网-2005年版)。有改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文章渗透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和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提炼文章主干 1. 从文章中,找出最重要的句子,组成一篇小短文。要求句意通顺,前后连贯,原文意思不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干,理解文章每部分靠设问引出话题,层层推进,逻辑严谨的特点。 屏显: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人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2. 用三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屏显: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